📣 這裡原本叫無梗女孩,現在叫比比浪一下,一個關於旅行與生活漂流的小宇宙。
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想太多、太玻璃心,直到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我是所謂的「高敏感人」。這樣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,敏感、細膩,對很多事情的感受比較深。只是這個特質,和家人相處起來真的不太容易,尤其當你從小就習慣把感受壓下來、什麼都不說。
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,是在講我跟戀人吵架時,常常會很想逃跑的那種感覺:《為什麼每次吵架都想逃跑?從家人到戀人,那些沒處理完的情緒傷口》。
那時候的我,也還不太懂自己,只覺得怎麼一有爭執,我就不想講話、不想面對,只想逃離現場躲起來靜一靜,也覺得為什麼我沒辦法像別人一樣好好說出來,這個感覺好討厭。後來才慢慢看見,原來我不是懶得處理問題,而是內心太怕處理。
那些最深的刺,來自最親的人
最近有個很強烈的感受,我發現那些讓我最難過、最受傷的,其實不是外人,而是我最親愛的家人。
我從小就會對一些話、一些氣氛特別敏感。
只要我有困惑、有情緒或者只是閒聊我想做的事,他們常常會回我:
「你想太多了啦,怎麼可能。」
「這有什麼好在意的?」
「你也太無聊了吧。」
慢慢地,我開始懷疑,是不是我的感受本來就是多餘的。
後來我學會了收起那些不被理解的心情,把自己變成一個「好像什麼都不在意的人」。
其實我有感覺,只是不知道怎麼說
長大以後我才明白,那些被我壓下來的感覺,其實一直都在。
我不是沒有感覺,我只是早就習慣忍住。
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,讓我又縮回自己的殼裡。
和家人相處的時候,我常常覺得自己被敷衍、被忽略。
我分享我在意的事情,他們只會說「我沒興趣耶」、「這種事很無聊」。
那種感覺就像是,我的話根本沒有被當一回事。
慢慢的不說了,也慢慢不想說了
這樣的經驗累積久了,我也變得不想講了。
甚至想過,要不要就這樣斷捨離這段關係。
但那位家人其實是愛我的,當他發現我明顯冷淡後,多次主動問我是不是怎麼了。
我鼓起勇氣說了我心裡的感受,說我一直覺得我的情緒、我的興趣、我的疑問,在你們面前都好像沒什麼價值。
不是我太脆弱,是我太努力裝堅強
我突然理解了,原來我不是都沒差的人,我只是太久沒被在意,所以學會了假裝自己不需要。
我開始發現,其實我就是那種比較敏感、比較容易想太多的人,但我家人不是,他們不太懂這種細膩的感受。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我,他們只是從來沒學過怎麼和我這樣的人相處。
我以前不懂自己,怎麼會一下子就崩潰、一下子就想逃。
現在才知道,那些脆弱的、細膩的、不敢說出口的感受,其實一直都在。
只是現在的我,終於開始學會去聽見、去理解,也願意承認,我不是不在乎,我只是曾經太怕說出來會不被接受。
終於能說出來,也終於有人聽進去
後來我們有講開了,一起去吃早午餐、喝咖啡,我跟他分享我最近透過命盤更認識自己,也決定慢慢練習,不再悶著、不再假裝沒事,我想試著把感受講出來,不再什麼都往心裡吞。
我真的很敏感。有時候別人一句無心的話,我可以在心裡來回想三天。
可是我們家的人都不是這樣的,所以我從小就習慣配合他們,努力表現得好像很不在意。
但其實我心裡很容易不舒服,也常常自己想很久,卻又說不出口。
被否定的當下,我又開始懷疑自己
那天我跟他聊到命盤裡的一個特質,我說我真的有那樣的感覺,我很開心地分享,他卻說:「你哪有這樣?你舉例給我看啊。」
當下我還沒什麼感覺,後來才越想越不舒服,你又不是我,怎麼能一句話就否定我對自己的理解?
這一次,在我覺察到不舒服的感受後,有先好好梳理情緒,並傳訊息告訴對方我不舒服的感受和想法。
推薦練習&小工具:陪你慢慢練習說出來
很多時候,不是我們不想講,而是不知道怎麼講,或者太怕講了沒人懂。
這裡是我自己正在用的小方法,幫助我在「說出來」這條路上,一點一點不那麼害怕。
📚 列出「我希望被這樣對待」清單
➜ 想像一下,如果今天你完全可以安心做自己,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?
寫下來,會讓你更清楚自己要什麼,也更容易開口表達。
🌱 在日常中練習多說一點點
➜ 從聊天的時候多分享一點自己的感受或觀察,不管是「這樣我覺得有點不舒服」,還是「我其實滿開心的」,都是在練習表達自己。
這種細膩不是麻煩,是一種理解力,也值得你理直氣壯地活出來。
📓 設定一頁「情緒發表區」
➜ 找一頁空白的紙或筆記本,直接把當下的感受寫下來。
當下心裡在想什麼就寫什麼,不用思考、不用修飾,直接寫下來就好。
你不需要寫得很有道理,只要讓那些感受先有個出口。
📱 錄音不發送練習
➜ 打開手機錄音功能,把你想對某人說的話說出來,但不一定要發出去。
這個練習會讓你更熟悉「把感受說出來」的感覺,也能幫助釐清真正想說的話是什麼。
🧴 準備一件「講真話的幸運小物」
➜ 這聽起來很奇妙,但真的有效。
像我會戴一個固定的戒指、或喝一口特定的鴛鴦拿鐵,就像是默默對自己說:你可以說,這次你不是一個人。
我會慢慢來,不再委屈自己
也許我就是這樣一個人,敏感、細膩、會想很多,但我不會再怪自己,也不會再逼自己「成熟一點」、「不要太情緒化」。
我還在學著怎麼表達自己,學著不再假裝堅強,學著允許自己是這樣的我,也學著在每一段關係裡,不再什麼都忍耐,不再什麼都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