📣 這裡原本叫無梗女孩,現在叫比比浪一下,一個關於旅行與生活漂流的小宇宙。

坐在床邊低頭掩面的身影,象徵爭執後無助與想逃跑的情緒

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?
明明只是一場小小的爭執,不知道為什麼,情緒卻像被打開的水龍頭,一發不可收拾。
不是暴怒,而是委屈、沉默、超想落跑的那種感覺。
想打包行李去流浪、想搬去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、想直接 ghost 掉這段關係⋯⋯

我一直以為是我太敏感、太愛鑽牛角尖。
直到某天,我驚覺——
我面對戀人的爭執方式,竟然跟我從小面對家人的方式一模一樣。

是的,我們都默默複製了熟悉的劇本,然後在關係裡一次又一次重演。


💥 家人爭執模式:學會閉嘴、壓抑、逃跑

小時候,只要氣氛變差,我就會自動進入「沉默模式」。
不是因為我不想說,而是——說了也沒人聽、聽了也不會被懂,說錯了還會被罵更慘。

所以久而久之,我學會了:

  • 不爭辯,因為沒有用
  • 不表達,因為怕惹怒對方
  • 不待在現場,因為太痛苦

逃跑,成了我唯一的安全感。


💔 戀愛中的翻版:每次吵架就想放棄,其實是怕再次受傷

長大後進入戀愛關係,一開始一切都很美好,直到——吵架的時候。
我以為自己早已不同,但當情緒上來,我還是那個想逃走的小孩。

只要感覺自己被誤會、被批評,
腦海就會冒出:「我是不是不適合談戀愛?」、「算了,乾脆分手好了。」

但其實——
我不是不愛對方,我是太怕受傷、太怕那種「我再怎麼說,也沒人會站在我這邊」的孤單感。


🧠 情緒模式是可以練習轉化的(不是你太敏感,是你正在保護自己)

我們不是情緒太多,而是曾經的自己,沒有機會好好處理這些感受。
那不是脆弱,那是生存方式。

好消息是:
你可以練習用新的方式回應自己,也回應對方。

比如:

  • 遇到爭執時,先暫停 5 分鐘,用手寫下「我現在其實在怕什麼?」
  • 告訴對方:「我現在情緒太滿了,我不是不在乎你,但我需要一點時間整理。」
  • 練習在安全的情境裡,說出小時候沒有說出口的話

你會發現,當你願意靠近自己的情緒,逃跑的慾望會慢慢變小,親密感會慢慢長大。

一杯咖啡、筆記本與書本並列在窗邊,象徵靜下心陪伴自己的片刻

💡 推薦練習&小工具:讓你不再想逃跑

這些是我在快撐不住的時候,真的幫助過我的小方法。沒有療癒系商品,也沒有心靈雞湯,有的只是——陪自己好好待一下。

  • 🎧 建立「情緒歌單」
    ➜ 找幾首你聽了會想哭、想呼吸、想活下來的歌。
    不需要太正能量,只要能讓你安心就好。
  • 📝 寫下「我現在感覺⋯⋯」
    ➜ 不用文筆,不用解釋,就從一句話開始寫:
    「我現在感覺⋯⋯」
    「我其實很想對自己說……」
  • 🧘‍♀️ 一分鐘身體覺察
    ➜ 閉上眼睛,問問自己:我肩膀是不是在用力?我的呼吸快嗎?
    一分鐘就好,讓自己回到這裡。
  • 📷 拍下當下,不發也沒關係
    ➜ 拍下你現在看到的、正在經歷的、不知道怎麼說的。
    有時候,用照片記錄,比說話更容易誠實。
  • 泡一杯屬於現在的飲料
    ➜ 茶、咖啡、熱水都可以,像在對自己說:
    「我知道你很想逃,但我在這裡陪你。」
  • 🛁 洗一個熱水澡
    ➜ 認真說,熱水可以沖掉超多壓力。
    沖著沖著,你會發現:身體放鬆了,心也比較不想逃了。
柔軟床鋪上的筆電與手寫日記,代表在生活空隙中與自己對話的時光

給那些曾經覺得「是不是我太敏感」的你

逃跑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壞事。
那是你身體很努力地告訴你:「我現在好不舒服,我想要保護自己。」

但親愛的,如果你願意多看一眼自己的傷口、也願意讓人靠近那些你覺得不堪的部分——
你會發現,世界其實比你以為的,更溫柔一點。

這篇文章,寫給曾經想逃的我,也寫給現在還在逃跑路上的你。
我們都還在學怎麼好好愛人,也學著怎麼不再先丟下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