📣 這裡原本叫無梗女孩,現在叫比比浪一下,一個關於旅行與生活漂流的小宇宙。
Last Updated on 2025年3月19日
《我們為何吃太多?》(Why We Eat (Too Much))是英國醫生 Andrew Jenkinson 所寫的一本健康與營養書籍,主要探討現代人為何會吃得過量、導致肥胖,並且難以成功減重。作者透過臨床經驗和研究數據,揭露了飲食業界和減肥產業的陷阱,強調影響體重的關鍵不只是「意志力」,而是基礎代謝、激素調控,以及環境因素。這本書從醫學、營養學與歷史角度剖析肥胖的成因,顛覆了傳統減肥觀念,並提供了更科學的建議,讓我們知道該如何「吃對食物」,讓身體恢復健康的體重平衡。
作者:安德魯‧詹金森
原文作者:ANDREW JENKINSON
譯者:吳國慶
出版社:八旗文化
出版日期:2020/12/30
資料來源:博客來
📌 這本書在說什麼?
為什麼減肥總是失敗?為什麼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,而有些人光是喝水都會發胖?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該吃健康的食物,卻還是忍不住吃太多加工食品?
關於這些疑惑我真的很有感,由於我外食的比例偏高,我有發現我常常在外面用餐完畢後,肚子有感覺飽了但卻沒有滿足感,總是想買杯飲料或吃洋芋片來填補那個感覺。
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:「少吃多動」並不是減重的關鍵,真正決定體重的是我們的荷爾蒙、基礎代謝率,以及飲食環境。
📌 節食減肥無效的原因:
大多數人嘗試節食減肥,卻發現自己越減越胖,這是因為身體有一個「體重設定點(Set Point Theory)」,當你刻意減少熱量攝取時,身體會進入防禦模式,降低基礎代謝,並釋放更多讓你「餓」的荷爾蒙,最終導致復胖。
📌 真正的問題是什麼?
真正導致肥胖的原因不是吃太多,而是胰島素過高、瘦素阻抗、慢性發炎、壓力與睡眠不足,這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「體重恆定機制」,讓我們不自覺地吃更多,變得更難瘦。
胰島素、瘦素、皮質醇等荷爾蒙在調控體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:
- 胰島素(Insulin):
胰島素是「儲存脂肪的荷爾蒙」,當我們吃太多糖和精緻碳水時,胰島素上升,讓身體將多餘的能量儲存為脂肪。長期高胰島素狀態(胰島素阻抗)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 - 瘦素(Leptin):
瘦素是「飽足感荷爾蒙」,負責告訴大腦「你已經吃飽了」。但如果我們長期吃加工食品,可能會導致瘦素阻抗,讓大腦接收不到飽足感的訊號,導致我們吃得更多。 - 皮質醇(Cortisol):
這是「壓力荷爾蒙」,當我們壓力大時,皮質醇會促進脂肪囤積,特別是在腹部。這也是為什麼壓力大、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發胖。
📌 如何真正健康地減重?
書中提出,減肥的關鍵在於降低身體的體重設定點,而非單純透過少吃多動來達成。相反地,應該攝取充足且營養均衡的食物,確保充足睡眠以降低皮質醇水平,將Omega-3與Omega-6的比例維持在1:4左右。此外,運動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壓力並增加肌肉,而適量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則有助於降低胰島素分泌。
1️⃣ 吃多一點
主要目的是要集中降低我們的「每日平均胰島素」水平,但同時也要吃得很好。胰島素飆升的主要驅動力是糖、小麥和玉米,因此要用更多天然食品,代替這些對新陳代謝造成損害的食品。
- 每天要吃三餐
- 多吃高脂肪、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的早餐
- 自己煮飯和準備食材
- 避免吃糖、小麥、玉米和果汁
- 如有需要,吃一些點心沒關係
2️⃣ 多睡一會
睡眠不足會導致瘦素下降、皮質醇上升,增加食慾。
- 睡覺前兩小時開始調暗燈光。
- 將睡眠時間增加到八小時左右,這樣對情緒、健康和新陳代謝都有幫助。
3️⃣ 回復你的細胞狀態
攝取好的脂肪,讓我們體內所含的Omega-3與Omega-6的比例保持在理想的1:1至1:4之間(亦即Omega-6的含量是Omega-3的四倍)。可以遵循此規則:吃很多蔬菜,吃很多主食為葉子、蔬菜或藻類的肉和魚;也可以多吃乳製品和奶油。拒絕植物油、種子(包括穀物)和加工食品。
- 使用奶油和橄欖油來代替植物油煎炸與烘烤
- 不吃含有植物油或使用植物油烹調的食物(包含速食、現成調味醬和我最愛的洋芋片&薯條😢)
- 避免食物中含有很高的Omega-6
- 選擇Omega-3含量較高的肉類和魚類,草飼牛肉、現釣的魚、泡鹽水而非泡油的魚罐頭等等
- 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和乳製品
4️⃣ 鍛鍊肌肉
運動可以降低皮質醇以及提高胰島素敏感度,這有益於體重設定點降低,便會導引身體進行減重。
-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
-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
- 每週運動兩到三次,每次至少二十分鐘
- 必須運動道出汗(關係到運動是否能有成效)
- 避免肌耐力型的運動
5️⃣ 減少胰島素分泌
稍微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,以便減少胰島素需求。
📌 閱讀心得總結
這本書顛覆了我對減肥的傳統觀念。過去,我們總是被灌輸「少吃多動」的概念,認為減肥的關鍵只在於熱量赤字。然而,這本書揭示了真正影響體重的核心因素其實是荷爾蒙、代謝,甚至潛意識,而非單純的卡路里計算。
我們的飲食選擇、飢餓感、甚至身體對熱量的處理方式,都受到內在信念與長期習慣的影響。如果我們的潛意識認為「減肥等於挨餓」,或是長期處於壓力與焦慮狀態,那麼無論怎麼努力節食,身體仍可能會頑固地維持高體重設定點,讓減重變得異常困難。
這本書不僅是一個「減肥指南」,更是一本幫助我們了解身體機制、聰明選擇食物,並有效調整代謝與大腦信號的工具書。如果你曾經為減重苦惱,或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感到困惑,不妨翻開這本書。也許,你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健康之道,甚至從此改變對「飲食與體重管理」的看法!